在工业废水处理的实战中,除铊剂不仅展现出在日常达标排放中的卓越性能,在应急处理和资源回收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,成为保障环境安全和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“双效担当”。
2025年3月,耒水河郴州段铊浓度超标10倍(0.13μg/L),影响下游百万居民供水,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应急处理战役就此打响。技术团队采用“车载式纳米螯合 + 磁分离”撬装设备,投加高锰酸钾氧化Tl⁺为Tl³⁺,同步投加纳米巯基螯合剂生成稳定沉淀。这套设备堪称应急处理的“利器”,它占地小于10平方米,却能在24小时内将铊浓度降至0.1μg/L以下,保障了沿线水厂的供水安全,处理效率高达200立方米/天。此次应急处理行动,不仅快速解决了水域污染问题,保障了居民的用水安全,也为类似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。
在处理含铊废水的过程中,会产生大量的污泥,这些污泥如果处理不当,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。然而,通过除铊剂的应用,这些污泥却成为了资源回收的“宝藏”。某铅锌矿酸性废水处理案例中,废水pH值为2.5,铊浓度为1.2mg/L,含有选矿药剂黄药等有机物。采用自主研发的“纳米螯合 + 磁分离”集成工艺,使用巯基改性纳米Fe₃O₄螯合铊离子,结合磁场快速分离。处理后,出水铊浓度降至0.002mg/L以下,抗有机物干扰能力强,污泥量仅为传统方法的1/5。更为重要的是,污泥中铊含量达到5%,通过酸浸 – 电解回收金属铊,年收益超过500万元。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除铊剂在资源回收方面的巨大潜力,不仅解决了污泥处理的问题,还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。
化工行业废水成分复杂,往往含有多种污染物,铊的处理难度较大。某铅锌冶炼厂污酸废水铊浓度为10 – 20mg/L,含高浓度Cl⁻和Fe³⁺,传统硫化物法难以稳定达标。采用“铁铊共催化氧化联合硫碱破络”技术,通过高锰酸钾氧化Tl⁺为Tl³⁺,结合硫碱破络生成Tl₂S₃沉淀,同步投加羟基氧化铁强化吸附。效果显著,出水铊浓度稳定在0.01mg/L以下,满足广东省地方标准(DB44/1989 – 2017),污泥量减少30%,废水回用率提升至80%,年节约药剂成本120万元。该技术已纳入新厂工艺流程,并获得省环保科技奖一等奖,为化工行业含铊废水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。
除铊剂在应急处理、资源回收以及化工行业复杂废水处理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,是保障环境安全、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“双效担当”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,除铊剂将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