造纸行业常因原料含杂色影响纸张白度,需使用大量漂白剂提升品质,但过度使用会导致纸张脆化。某造纸厂通过引入脱色剂优化工艺,在保证白度的同时降低漂白剂用量30%,年节约成本超200万元。这一改变不仅提升了纸张质量,还减少了化学品残留,使产品更符合高端包装市场的需求。
正文:
造纸过程中,原料中的木素、树脂等杂质会赋予纸张淡黄色调。传统做法是增加漂白剂用量,但过量使用会使纸张纤维受损,强度下降。某中型造纸厂技术团队尝试在制浆阶段添加脱色剂,发现能有效中和杂质颜色,减少漂白剂依赖。经三个月试运行,数据显示:在保持纸张白度标准的前提下,漂白剂用量减少30%,纸张抗张强度提升5%,成品率提高8%。
财务部门核算发现,脱色剂单吨成本虽比传统方案高15%,但综合节省的漂白剂费用、减少的废水处理成本以及提升的成品率,总体成本反而下降12%。更关键的是,高端包装客户对纸张的白度均匀性、光泽度要求严苛,脱色剂的应用使产品一次性合格率从85%提升至95%,客户投诉率下降40%。
生产车间主任介绍,脱色剂的使用流程十分简单:在碎浆机出口处设置专用加药装置,通过PLC系统精准控制投加量,全程自动化操作无需人工干预。设备维护人员反馈,脱色剂对管道无腐蚀性,减少了设备清洗频率,延长了关键部件的使用寿命。
如今,该造纸厂已将脱色剂应用经验整理成标准化手册,在行业内推广。采购总监表示,随着脱色剂用量增加,供应商还提供了定制化服务,根据不同原料特性调整配方,使效果更精准。这种“小投入大回报”的改进,成为传统制造业降本增效的典型范例。